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>计生

泉州浦西医院知识科普:盆底肌恢复的几个误区

时间:2024-08-24   访问量:1016

盆底肌肉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。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“吊网”,尿道、膀胱、阴道、子宫、直肠等脏器被这张“网”紧紧吊住,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。一旦这张“网”弹性变差,“吊力”不足,便会导致“网”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,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,如大小便失禁、盆底脏器脱垂等。



关于盆底肌恢复比较常见的几个误区


误区1:我妈当年生好几个也没做,我也不用做

许多新手妈妈因缺乏经验,而喜欢听取长辈们的意见,但她们的建议真的正确吗?她们对疾病的认知真的全面吗?“漏尿很多人都有,年纪大了都这样,你外婆那会儿也是,不需要治!”这种错误的指导,导致早期盆底损伤被忽视,从而延误病情。


误区2:我是剖宫产,不需要做盆底康复

许多妈妈认为顺产时会牵扯撕拉盆底肌、损伤盆底,剖宫产则不会。产后42天复查经常有产妇疑惑地问,“我是剖宫产,怎么还需要盆底评估?”其实女性怀孕时子宫逐渐增大,人体的重心开始前移,盆底肌需要连续数月背着一个沉重的子宫,同时受妊娠时内分泌激素的影响,使盆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。有些产妇虽没有出现任何症状,但盆底肌肉、韧带松弛损伤是一定的,因此大部分女性产后都需要进行盆底评估。


误区3:我这才一胎,生完二胎、三胎再开始

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开放,二胎、三胎妈妈越来越多,许多妈妈在生一胎后发现了盆底肌问题,但拒绝治疗,认为不治疗再次生产会容易些,等生完二胎、三胎再做盆底康复,一步到位还省钱。其实女性的盆底肌就像个“吊床”,整个孕期这个“吊床”逐渐被撑开,此时盆底损伤就已经存在了。如果生完没有及时做盆底康复,再次生产时相当于在前次盆底肌损伤的基础上再一次损伤,到时想要恢复会更加困难。


误区4:产后照顾孩子没时间,等过段时间再做

产后6个月内是盆底肌功能恢复的“黄金时期”,产后42天(恶露干净后)应到医院做一次全面专业的盆底功能评估,特别是对于产后发生盆底疾病的女性更应早诊断、早治疗。这个时期机体自身修复能力比较强,进行盆底康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如果错过最佳修复期,盆底修复也是必要的,只是早做就可以减少疗程,康复效果更好。


误区5:身材好,说明产后恢复的好

有些妈妈产后身材看起来跟怀孕前一样让人羡慕,认为不需要做盆底康复。身材好的确是产后恢复好的一个指标,但不是全部。现实中漏尿、阴道松弛、脱垂、性交痛这些“隐形的痛”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最清楚其中的尴尬与苦恼,真正的产后康复是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康复。


误区6:我外婆、母亲生完孩子都有脱垂,这是家族遗传性的,做啥也没用

有些盆底疾病是会有家族遗传的倾向,比如子宫脱垂等,但这不代表不能治!越是有这个遗传倾向,越要尽早进行盆底保健,积极预防。


误区7:只有生完孩子的女性,才需要做盆底康复

产后妈妈的确是盆底疾病的高危人群,但是尿失禁、排尿困难、大便失禁、便秘、性功能障碍、不明原因的盆腔疼痛或尾骨疼痛,以及盆腔手术后带来的并发症,这些盆底问题不只有产后妈妈才会遇到,盆底功能障碍与每个人都有关!


误区8:我从网上找些锻炼方法,不用去医院

许多人认为盆底康复在网上找找训练方法就可以完成,其实不然。在做盆底康复时,不能所有的肌群都同时锻炼,否则不能真正达到治疗目的。如果动作不规范,可能会导致肌肉受损、病情加重。所以一定要在专业医院就诊,评估盆底功能了解是否需要康复治疗,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。


误区9:经常锻炼我可坚持不了,手术一步到位还比盆底康复彻底

许多年龄较大的女性出现漏尿、子宫等脏器脱垂后,期待一次手术就彻底治愈。其实子宫像个“贵妇人”,坐在八抬大轿之上,是靠很多韧带、筋膜固定的。子宫切了,它的韧带都将被切断,盆底的支撑结构进一步被破坏,子宫脱垂的问题是彻底解决了,但是盆底就遭殃了,术后可能还会出现漏尿、性功能障碍、直肠脱垂等问题。所以,有脱垂尽早做盆底康复,严重了就只能通过手术解决了,而且即便做了手术,术后还是要做盆底康复。


【泉州浦西医院】温馨提示:女性朋友们一定要积极进行盆底功能检查,防患于未然!

15秒自助挂号

(本网站已加密,绝对保障个人隐私)